格物致知,古人咋搞科学研究?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自《礼记·大学》,属于“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前两项,它的字面意思是:
- “格物”: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
- “致知”:通过研究获得真知。
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客观事物,最终掌握真理,听起来很像现代科学方法,对吧?但古人理解的“格物致知”和今天的科学研究并不完全相同。
儒家咋解释“格物致知”?
在儒家体系里,“格物致知”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更是道德修养的途径。
-
朱熹的观点(理学代表):
- 他认为“格物”就是穷究事物之理,比如研究竹子、礼仪、历史等,最终悟出“天理”(宇宙规律)。
- 传说他对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啥也没悟出来,反而病倒了,说明光靠空想不行。
-
王阳明的观点(心学代表):
- 他年轻时也学朱熹“格竹失败”,后来提出“心即理”——真理不在外物,而在内心。
- 他的“格物”更偏向内省,比如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良知。
可见,儒家更关注“格物”对人格的塑造,而非单纯的科学探索。
和现代科学方法有啥区别?
虽然“格物致知”有科学精神的影子,但和现代科学方法差异很大:
对比维度 | 格物致知(传统) | 现代科学方法 |
---|---|---|
目的 | 修身养性、悟“天理” | 发现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
方法 | 观察+内省(主观性强) | 实验+验证(可重复性) |
范围 | 道德、自然混为一谈 | 分科明确(物理、化学等) |
举个例子:古人看到苹果落地,可能联想到“天道轮回”;而牛顿研究万有引力,会用数学公式证明。
为啥今天还在提“格物致知”?
- 文化符号:它代表中国传统“求真”精神,类似西方的“理性主义”。
- 教育意义:强调实践出真知,反对死读书(比如王阳明批评“纸上谈兵”)。
- 哲学启发:提醒人们——知识不仅来自书本,更来自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 多观察生活:像科学家一样保持好奇心(比如记录自然现象)。
- 别迷信权威:朱熹“格竹”失败说明实践比空想重要。
- 知行合一:王阳明强调“真知必能行”,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格物致知”既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我们不妨用它提醒自己:真理不在云端,而在脚下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中。
(全文约850字)
(责任编辑:要闻)
推荐文章
-
更有为了降低单车被盗风险,故意加大单车净重这种牺牲用户体验的行为。...[详细]
-
百润股份及其他跟风者预言,预调酒行业会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很快成为一个“百亿市场”,然而这个预言并没有成真。...[详细]
-
在其他富家子弟都还频频出现在八卦杂志的封面上时,郑志刚已不声不响迎娶了曾任高盛证券及债券执行董事的余雅颖,一个符合豪门长孙媳妇形象的姑娘,早早把家庭稳定了下来。...[详细]
-
鼎晖投资,昔日的老牌一线基金,其成立源于中国证监会在本世纪初发出的一道禁令:“证券公司不得从事直接投资业务。...[详细]
-
我也见识到了稿子是如何野蛮生产出来:从贴吧、微博、微信、门户里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自己的“修饰”和“想象”,然后贴上三张图,取一个标...[详细]
-
等王功权的25万美元进了腰包,万通的其他五君子这才确信“王功权不是耍嘴皮子,是真赚钱了”。...[详细]
-
所以,要说百度不是“套路王”,你能信? 晓枫说,游走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新浪创事记、虎嗅、百度百家、砍柴网、搜狐、艾瑞、品途等专栏作者,联系请加个人微信angaoeng。...[详细]
-
數碼港於第27届京港洽談會收得豐碩成果促成多方合作助推京港兩地創科發展及人才交流
”在Dwango创始人川上量生看来,尽管人们已经拥有社交网络来帮助自己在虚拟世界构建个人关系,但是niconico想要提供的是“网络上近似于街角一隅的场景”。...[详细]
-
首先第一个有很多老股东问,其他股东会不会不让我转,这个时候我可以肯定地答复你,你肯定是能转,因为股权转让是公司法授予我们的权利,但是不排除其他的股东行使两个权利,一个是共同出售权,另外是优先购买权...[详细]
-
贪婪本身是一个强大的动机,当老板变多,它继续加速。...[详细]
热点阅读